本網訊 (唐小霞) 近日,眼科為一名眼病患者明確診斷出“白塞氏病”,并給予積極治療,效果理想。
52歲的患者陳女士系七星關區何官屯鎮人,6個月前感眼部刺激性疼痛、畏光流淚、視物模糊等,曾到多家醫院接受治療不見好轉且反復發作,一直也未檢查出病因。
眼科主任沈兵立即組織眼科住院醫師李忠華等為患者進行仔細檢查,發現患者雙下肢多處結節性紅斑,觸之質硬、紅腫,有壓痛感,皮膚呈多樣性改變,紅斑消退處留下疤痕,左右眼視力均為0.2,眼睛結膜、睫狀體充血、玻璃體有油狀渾濁等現象。在完善常規檢查后,又對患者做進一步的眼底血管造影、OCT等多項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及臨床表現,沈兵明確診斷患者為“白塞氏病”,并為患者精心擬定治療方案。治療一段時間后,效果明顯,患者病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患者告訴筆者,自己多年來四處求醫,就想弄明白自己患的是什么病,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診斷出是“白塞氏病”后,還不怎么相信這樣的結果。后來沈兵主任邀請到醫院幫扶的中山大學眼科專家黃圣松、華西醫院眼科主任劉隴黔做進一步檢查,兩位專家得出的結論與畢節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確診的結果一致,才打消了自己的所有疑慮。
據沈兵介紹,“白塞氏病”因其發病范圍與古代絲綢之路的線路基本吻合,又稱“絲綢之路病”,十分罕見,是一種全身慢性疾病,基本病理改變為血管炎。該病最初癥狀并不明顯,一般出現口腔潰瘍等容易被忽視的癥狀,當累及到眼睛、關節時又易以為是單純的眼部發炎和關節疼痛而造成誤診。該病真正可怕之處是累及全身血管,侵害口腔、關節、眼睛及生殖等多個器官,沈兵建議出現這些臨床表現的患者最好到正規醫院接受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傷。
[責編:劉家琨]